随笔之元旦回老家
为了照顾妈妈的情绪,我元旦回了趟老家,上次回去还是五一的时候,但其实老家距离上海也就3小时的车程。
解释下为什么回去的这么不频繁:
- 周末在家要么是工作,要么是葛优躺,偶尔也会出去和朋友胡吃海喝一下,更多的是喜欢窝在家。
- 节假日,少,国庆长假当然是会"run away as far as possible"。
- 公婆家也得照顾,两家得轮着来。
- 不太愿意。
最后一个理由,其实很容易理解,但是不可原谅,我知道。
我算很幸运,刚开始工作时遇到了曾经是大学同学现在是老公的他,两人不知咋的就一拍即合,两家的背景也是各种相似,于是买房、结婚这两大步也就顺利并且愉快的完成了。接下来第三步生娃,虽然我和老公很默契的达成共识,但无法和家里达成共识。在大部分中国家庭,这也是正常的。起初我妈是各种催,反对我们养猫,现在也是被我给”训“下去了,但是憋在肚子里我是看得出来。公公虽然嘴里不说,但有时不经意间的拐弯抹角,我们还是能够捕捉到。年底,我又养了一只小猫,他们也是彻底知道我们暂时的打算了。公婆还在我们回我老家期间赶来帮忙照看了两只猫猫~
其他家庭我了解的不多,我们家就这件事的态度,我觉得已经是一种进步了:父母越来越学会尊重子女的决定。这里面有无奈,但我觉得更多的是因为爱,让他们选择慢慢接受现代思想吧。
“常回家看看”,是中国尊尚“孝为先”在现今忙碌时代的一种呼吁吧。但讲真,我们的父母都会用微信,都会视频,分分钟能够面对面聊聊天,扯扯淡。扯不了淡的,就算回家了,也没什么太多话想说,无非也就是吃一顿妈妈做的菜。或许我这么说,会不太合适,因为这个呼吁现今已经被夸大上升到形式道德层面(不知这个表达是否合适)。但其实,这“常回家看看”,背后想必也是有很多代价,特别是在中国这么一个人口大国。
在我看来,理想的不是形式,而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默契,理解。我和老公正在朝这方面努力,我们的父母也正在朝这方面努力,效果其实很好,很感谢他们,真的。我们亲爱的祖国实在丢给我们太多的难题,而我们有自己的理想想去实现,有自己的生活想要追求,或许我们是有些自私,但是我相信爱我们的父母初衷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能够理解,并且支持,最终达成默契。这是进步。
这次回家,另一个感受颇深的是空气污染。曾几何时,在城市呆久了的舅舅阿姨他们都喜欢回来洗洗肺,说还是要回来养老,但现在恐怕他们不会这么想了。。不过上海反倒还好,至少我那敏感的呼吸道是明显感觉到的。这或许就是一个“贫穷-工业化致富-发达”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吧。街道边也不知不觉多了很多商贩,酒家,家对面还建了一个大型超市,等等这些,在我的记忆中还是可望不可求的。但其实,我们都还是怀念曾经躺在长江尾巴上的那个淳朴的小岛吧,至少我认为这一代她还需要不断的发展。
到尾声了,我想上面提到的进步、变化,大部分原因还是归因于我们国家正在似火箭喷射般极速发展的现状吧。因此保持一颗安稳的心,保持身体健康,保持家庭成员间的默契与理解,是多么的难能可贵,这是我的愿望~
最后附上一张我们家两宝贝的照片~